博物馆如何应对文化热

❤

年后,全国文化市场火热,多个大型文化展览受到观众热捧,即便在工作日,展馆内依然人潮涌动,观众络绎不绝。

博物馆如何应对文化热
(图侵删)

  然而,火爆的展览背后,随之而来的是观众预约不上、人流拥挤、观展体验不佳等问题。

  博物馆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到各大省级博物馆在内的文博机构,近期频频因为参观预约难引发公众关注。有的通过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等措施应对,依然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博物馆火了,自然是好事,但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增加了,体验感变差了。原来大家印象中安静、惬意、严肃的博物馆,现在有的热闹得如菜市场。安安静静看个展,仿佛变成一桩难事。面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爆发式的文化需求和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无法匹配时,以观众体验为重,还是以观众数量为重,或许是当下整个文博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博物馆自身需要优化管理。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每日客流量、拥堵情况,加强现场秩序管理,减轻观展压力。后期通过调整预售、优化参观路线、设置休息区等,尽可能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

  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例如,目前各大展馆普遍需要网络提前预约才能观展,是否可以线下给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预留一些现场票,让更多老年人也有机会平等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

  近年来,“博物馆+互联网”,令考古、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年轻人的创新玩法,也助推了博物馆屡屡出圈。博物馆更要以创新姿态“拥抱”观众,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设计不同的展览内容和形式,结合展陈特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提出,在增强观众观展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网上资源供给,减轻线下参观压力,让云展览、云直播成为常态。

  “到博物馆去”,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与一般旅游景点不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这个沉淀历史文化的空间,既要为公众提供服务,更需培育观众。只有为公众提供更多创新的“打开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到博物馆去”才能真正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解敏 来源:新民晚报)

河南省台前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加减法”

“长者陪伴课堂”让长者“众乐乐”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增长近40%(新数据 新看点)截至6月底充电桩总量超1024万台

天津市北辰区发布霾黄色预警

268名跨境电诈犯罪嫌疑人从老挝移交中方

一架波音787客机在日本降落后引擎冒烟 跑道紧急关闭

阿斯塔纳亚锦赛:国乒男团夺冠

陈列173道“土菜”!合肥菜博物馆将落户肥东撮街

上海长者食堂有新规 养老助餐将实现“补贴跟人走”

从“里山外山”到“福马同城生活圈”

上海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1

博物馆如何应对文化热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刚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