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发布青岛建议书 倡导多元灵活解决方案

小编

  中新网青岛6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2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成果文件《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简称“青岛建议书”),倡导为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文物制定多元灵活的解决方案。

  研讨会聚焦保护与返还殖民背景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离开原属国的文物,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同探索破解现有国际公约适用范围之外的历史上流失文物的返还难题。现场发布的青岛建议书鼓励加强对话沟通,开展互动合作,就探索解决此类文物的保护与返还问题,提供公正、科学与可持续的方案。这是中国继2014年主导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后,再度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将为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的保护与返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主旨报告中呼吁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并积极纠正殖民掠夺的不公正性,倡导文物原属国与持有国以保障文物安全为前提,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与保护合作为基础,就返还开展对话,并在信息共享、科学研究、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多元长效合作,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霍政欣指出,青岛建议书的核心内容首先是明确文化遗产对原属国及其人民的重要意义,文物返还原属国符合当代全球文化和公共政策;其次,指出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是处理此类文物保护与返还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原则;再次,强调文物安全的维护与其内在价值的发扬同等重要,提出处理殖民背景文物的可行方案。

  他表示,青岛建议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创新了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机制,探索开放和可持续的对话与解决之道。在尊重国际公约义务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青岛建议书倡导为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文物制定多元灵活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将与返还有关的讨论延伸到文物回归后的展示利用阶段,鼓励文物原属国和原持有国围绕返还文物建立可持续伙伴关系,包括继续加强合作研究、共同制定业务框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平台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和文物的数字化展示等。

  据悉,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去殖民化和推动道德性返还的努力,先后开展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劫掠文物溯源研究、敦煌流失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实现7件圆明园石柱回归原属地,推动国际法学界关注历史上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返还,探索多元争议解决方案。

  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27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及中国相关部门共计150位代表出席会议。(完)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促成合作项目718个总投资3692亿元

以军袭击加沙城两处收容流离失所者设施 已致25人死亡

下达资金、调拨救灾物资……全国多地闻“汛”而动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

中央气象台1月31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山东省莱州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1

台风“玛莉亚”将转向西北方向移动 逐渐靠近日本沿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2

联合国秘书长: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加沙重新爆发敌对行动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于8月1日起施行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权威发布)

分宜抓党建提升县域民生服务水平

江西省资溪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新疆“90后”服装设计师:让更多人领略到艾德莱斯绸的魅力

中国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发布青岛建议书 倡导多元灵活解决方案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刚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