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事蚕桑 户户结“金茧”

侠名

原标题:家家事蚕桑 户户结“金茧”

5月21日,位于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的安徽苏豪富金有机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分拣蚕茧。记者 范柏文 摄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多云

眼下正是摘桑叶养蚕的时节,走进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连片的桑树布满山间,嫩叶鲜亮、青翠欲滴。

一大早,养蚕大户林兴武就忙着采摘桑叶,为自家蚕宝宝们准备“伙食”。

蚕的饮食很有讲究,高温下采摘的桑叶并不能直接投喂。“蚕的生长分为五个龄期,每个龄期的喂食方法都不同。”谈起养蚕,林兴武如数家珍,“现在这批蚕已经到了‘五龄’期,之前‘一龄’‘二龄’期时,它们只吃最鲜嫩的叶子。”

金寨县的桑蚕产业有过辉煌的历史,南溪镇曾连续27年产茧量位居全省乡镇第一。老人们口中的“白沙河茧丝、笔架山蚕子、吴家店绸帐”便是过去产业繁荣的写照。

林兴武的父亲曾是当地的蚕桑技术员。“他可是不会丢茧的。”在丁埠村村民眼中,当年林兴武父亲养蚕的成茧率,在周边乡镇都是数一数二。

20世纪90年代末,金寨县桑蚕产业逐渐衰落。近年来,六安市大力发展桑蚕产业,金寨县提出在南溪等6个乡镇发展桑蚕产业,建设标准化优质桑园,改造或新建养蚕棚室,推进小蚕共育,加快蚕种场改造提升,南溪的桑蚕产业迎来了复兴。林兴武也接过父亲的“衣钵”,开始种桑养蚕。

因为技术过硬,林兴武成为县里的科技特派员。每到育蚕时期,他都会到各个蚕户家里走访,指导他们做好蚕种的消毒和防病工作,并进行桑园管护和蚕种饲养等技术推广,帮助提高生产效率。

“大家养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林兴武说,最近,村里的桑农大都将过去供蚕结茧的草笼子换成方格蔟,进一步提升蚕茧的规格和洁白度。

“品质越好,越容易卖出好价钱。”丁埠村党支部副书记曾晓波介绍,“如今村里的蚕茧不愁没有销路,大部分都被南溪镇缫丝厂收购,有的蚕丝还出口到日本呢。”

白蚕食青桑,吐丝成金茧。“现在鲜茧价格是每公斤65元,这批差不多能卖到6万多元。”林兴武今年养了春蚕20张,预计能收获1000公斤茧。

种桑养蚕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如今,丁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大户一季可以养殖三四十张蚕。

“桑叶除了用来喂蚕,一斤桑叶卖出去也能卖6角钱。养蚕的大棚冬天还可以用来种植羊肚菌等。”曾晓波说,政府不仅给村民发放种桑的土地补贴,还为村民搭建养蚕大棚、共育室,助力大家把桑蚕产业做好。

目前,丁埠村有400余亩桑田,去年全村桑蚕产业产值约60万元。(记者 阮孟玥)(阮孟玥)

(安徽日报)

@京津冀:智利首艘直航快线到天津啦!“车厘子自由”更进一步

松辽委水文局发布乌苏里江虎头段洪水橙色预警

穆雷18+9阿伦18+19 老鹰主场击败骑士

建立“检察+行政”保护生态环境机制

一架波音787客机在日本降落后引擎冒烟 跑道紧急关闭

新品种“白玉苹果菠萝蜜”在琼海试种成功

“村超”之外

美如打翻的调色盘!秋日里的中国每一帧都是风景

九江都昌:鄱阳湖畔苍鹭舞翩跹

安徽省颍上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2

台湾交换生的新年心愿:访古迹 祈平安 常相见

上海市嘉定区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1

家家事蚕桑 户户结“金茧”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刚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