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侠名

原标题:“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这句在阿拉伯国家家喻户晓的谚语表明,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交往历史悠久。”《今日中国》杂志社中东分社副社长侯赛因·伊斯梅尔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不仅实现了瓷器、丝绸、石榴、胡椒等商品的贸易,推动了农业合作,也促进了双方文化、艺术等层面的交流。”

伊斯梅尔长期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写作以及译介工作,30多年来,他通过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以及写作、演讲等方式,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他参与翻译的《西游记》《庄子》《孟子》等中国典籍,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力。去年6月,由于在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伊斯梅尔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在伊斯梅尔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始终一脉相承、充满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故事像广袤的大地和深邃的海洋那样无穷无尽。每当我开始写作或翻译时,我都觉得在了解中国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伊斯梅尔说,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阿中双方持续交流,相互了解,共同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篇章。“作为不同文明的重要代表,阿中文明交流互鉴跨越千年。从古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到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伊斯梅尔说。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伊斯梅尔说,作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有利于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黄培昭)

(人民日报)

安徽省界首市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支持地方开展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

交警摆摊卖榴莲?背后原因好暖心

齐心协力守护暑期安全

产业振兴,苹果变成“金果果”

以军称打死黎巴嫩真主党两名指挥官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2

双赛加持 双奥之城乐享运动激情

元旦假期北京重点商圈客流达2217.5万人次 同比增长40.5%

以色列北部遭约40枚火箭弹袭击 多地响起防空警报

2024成都马拉松举行 埃塞俄比亚选手破赛会纪录

以军称袭击黎东北部真主党“重要武器制造基地”

“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刚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